lionken slider.jpg
➚ 施子謙的滑球(slider)

獅子軍的施子謙(25歲),是2018年的中華職棒新人王
2018,投出11勝5敗的成績,被寄予厚望
2019,只剩下5勝8敗,很大的一個原因
就是被全壘打的比例大幅上升
從平均21.5局被打1轟,變成每5.4局1轟

在三振、四壞、WHIP都有稍微進步的情況下
何以單獨被轟?
官方說法是歸納為身體調整不佳、球路偏高

我想法很簡單,看看桃園球場3天22轟.......彈力球是吧
來看一下每年中職全壘打總數的數據:
(這幾年都是用華櫻990的球)
 

2013:193轟,恢復係數0.560
2014:209轟,恢復係數0.557 (高國輝半季18轟)
2015:429轟,恢復係數0.568 (高國輝39轟)
2016:603轟,恢復係數0.576、0.573 (高國輝34轟)
2017:494轟,恢復係數0.560
2018:399轟,恢復係數0.562
2019:514轟,恢復係數0.563

今年打成這樣,看來很快中職就會被要求送測了
從熱身賽就被懷疑是不是拿以前的庫存出來打

當然,碰頭的機會變多,投手自然容易被打
但以前也是四隊啊,彼此都很熟悉,2014年為什麼全壘打這麼少?

後來我找到了一篇有趣的MLB報導
https://www.nytimes.com/2018/05/24/sports/major-league-baseball-study.html?fbclid=IwAR0_T4DZIl4oiB-Z8vvfIMJUw2pdtq7xiMSQIqJ7muNsO0IhCxjqbJ69Txk

大意是說,MLB 2015~2017年 全壘打也是逐年增加
投手們懷疑是不是大聯盟也偷換彈力球
因此,MLB特別去請了10位科學家,來調查這件事情

1. 彈力球 ☒ :彈性係數並沒有改變!
2. 打者型態改變,追求長打
 ☒ :擊球初速、仰角差別不大

COR.jpg
2018 MLB發布的官方報告中,可看出近年彈性係數在0.550~0.560之間
這篇報告請見下面pdf連結:
http://www.mlb.com/documents/7/9/4/278128794/Full_Report_of_the_Committee_Studying_Home_Run_Rates_in_Major_League_Baseball_052418.pdf

但事實上,飛球革命應該是真的
即使擊球初速沒有變快,仰角卻是逐年攀升
可參考:https://shunyubaseball.wordpress.com/2020/01/28/%ef%bc%bb%e6%b5%81%e8%a8%80%e7%b5%82%e7%b5%90%e8%80%85%ef%bc%bd%e5%bd%88%e5%8a%9b%e7%90%83%e6%98%af%e4%b8%8d%e6%98%af%e5%81%87%e8%ad%b0%e9%a1%8c/

總而言之,MLB聘請的專家們的結論是:
球在飛行中的阻力變小了!

飛行阻力變小,很直接想到就是球的問題
例如縫線的高度變低、縫線變細,球變平滑了

有鑑於此,科學家們跑去Rawlings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工廠
檢驗所有製程,比對2012年的球 & 新球
結果,無論是重量、縫線、皮革、人工縫製......基本上都沒有改變
只有中心處(應該是軟木塞),成型用的模具有換過而已

但這並不足以解釋,為什麼球在飛行中阻力變小啊
如果生產球的產線,基本上都沒有變更的話!

當然,風向會影響球的飛行距離,但每年也是這樣在打啊?
最後,科學家結論是......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知道......

我是在想
大聯盟Rawlings用球在福建也有工廠吧!
搞不好是福建廠的球出問題啊XDD

5/18更新中職新聞稿:
 

記者王怡翔/台北報導

中華職棒18日公告比賽用球檢測結果,
第一次檢測恢復係數(COR)0.574,
第二次檢測恢復係數為0.571。

兩次結果皆符合中華職棒恢復係數所規範之0.540~0.580。

第一次檢測於官辦熱身賽期間實行,數據符合規範但有偏高現象,
聯盟即要求廠商改善,並於球季開打後進行第二次檢測。
兩次比賽用球檢測雖皆合格,
惟2017年中華職棒球團代表會議建議數值為0.550~0.570,
因此本次檢測數值仍屬偏高,加上開季以來打高投低狀況引發各界關注,
本聯盟已要求廠商立即改善,並將持續追蹤檢測。

此次測試仍委由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
依照ASTM 美國測試與材料學會測試標準進行,
測試項目包括外觀、縫線數、重量、圓周、直徑、縫線高度、縫線寬度、恢復係數(COR)及壓縮值(C-D)等共九項。

聯盟近年來均委託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進行比賽用球檢測,
該單位亦曾接受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委託進行相關檢驗。
另外為求慎重,本聯盟接下來將送比賽用球至日本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

------
 

言歸正傳
施子謙本場6局7H, 4K, 2ER,無四死球好投奪勝
用球數相當簡潔,75球搞定
但有一顆紅中的滑球,被江坤宇咬中出牆

搭配的捕手是林祐樂,捕手call:

1. 速球:48球(64.0%),揮空率23-1
3. 滑球:14球(18.7%),揮空率6-2
4. 變速:2球(2.7%),揮空率1-1
5. 曲球:11球(14.7%),揮空率5-1
7. 伸卡(二縫線)

p.s
我把伸卡(二縫線)一同併入速球(四縫線)計算
48球裡面,伸卡我確定的有13球

不過這不代表他會是滾地球投手
昨天的出局數裡,7個飛球出局、6個滾地球出局

從揮空率來看,施子謙也絕對不是三振型投手
2018,K9值4.4
2019,K9值5.5

最主要就是讓他打,控球控好
像這場比賽,好壞球比例是完美的2:1 (50:25)

本場最快球速142km
滑球、曲球是主要變化球,兩者速差不大

滑球約125km,有少量橫向變化
但是到5~6局時,感覺剩下縱向位移
曲球約120km,跟他的滑球很像

變速球(或指叉)應該也是他的武器球之一
不知道為何這場沒有什麼出現

p.s. 本場比賽在洲際,洲際是痛苦槍,球速可能會比實際稍慢
------


德保拉(Jose de Paula)
主投6局8H, 8K, 4ER, 1BB, 4ER 吞下二連敗

德保拉的搭配捕手,連2場都是黃鈞聲:

1. 速球68顆(63.6%),揮空率16.7% (30-5)
2. 曲球18顆(16.8%),揮空率55.6% (9-5)
4. 變速21顆(19.6%),揮空率15.4% (13-2)

速球比例從上一場70.9%略降
變速球則從9.4%提升到19.6%

控球微幅提升
上一場好壞球比71:46,這場提高到69:38

最快球速仍有150km
變化球的控球是最主要缺點,需要加強
但以這樣的內容來說,作為陣中第3號先發
在中職投個一季,我覺得問題不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jols 的頭像
    pujols

    GNOCCA

    pujo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