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靈岩寺的廟宇想必有很多,但今天要介紹的,建於東晉(357~358年)
在唐憲宗時期(中唐,西元800年前後)
宰相李吉甫編纂全國地圖"十道圖" (全國分成十個區域)
把山東濟南靈岩寺、南京的棲霞寺、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當陽玉泉寺
列為"域內四絕"!而靈岩寺更是四絕之首~
宋朝~明朝時期,靈巖寺的住持都是由皇上欽定的,足見地位舉足輕重
唐玄奘法師曾在此翻譯講經
隋煬帝、唐高宗+武則天(帝后一起來)都曾到此參拜
(p.s. 唐高宗+武則天接著去泰山封禪)
乾隆皇帝4次東巡、6次南巡,中途來了8~9次靈岩寺,還建有乾隆行宮(已不復在)
明神宗時期,和張居正素有嫌隙的文學家、後七子領袖王世貞也說:
靈岩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而不遊靈岩不成遊也
靈岩山,初名方山,下面放張照片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或稱"玉符山",因為方方正正長得像皇帝的玉璽而得名
東晉高僧朗公常在此講經,講到頑石點頭 (蘇州虎丘也是套用這模組.....)
朗公聽聞此說便回答:"山靈也,無足怪"。 方山就變靈岩山了
朗公之後,北魏太武帝滅佛(446~452年)
直到北魏孝明帝,法定禪師(520年附近)重修寺廟
但隨後又遇上北周建德毀佛(574~578年)
直到唐代慧崇禪師擴建,三位高僧替靈巖寺打下了基礎
運氣也很好,靈岩寺在近代被用來作為空軍倉庫,逃過文化大革命破壞
到了1995年,開放觀光,才迎回了僧侶
這次前來遊覽,計程車司機也特別問我寺裡還有沒有和尚
說到計程車,這就是靈岩寺最大的缺點了!
公共運輸交通的不便,最好的方式是包車前往
我們是從泰山紅門出發,跳表到靈岩寺是135元人民幣,車程近1小時
相約3小時後門口等,回程收200人民幣
(一般請計程車司機等待,跳表是1小時20元左右)
Total = 335元,有旅伴共同分攤就還蠻划算
別忘了還有門票:50元
相對而言,交通不便,也讓環境相對清幽
要在中國找一個沒什麼人潮的景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XD
↗ 靈岩寺又俗稱"大靈巖寺",加個大字,地位加倍
右手邊山壁上是乾隆御碑,記載了他每次來玩的足跡(完全錯過它)
↗ 山門殿的金剛哼哈二將,看起來好像字母哥Antetokounmpo
↗ 進入山門後,沒有意外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築於金末元初,現存為明朝建築
正面是彌勒佛,兩旁四大天王,背面是韋馱護法,面向寺內守護著道場
面對天王殿的右手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碑石,包括幾塊重要的:
1. 敕賜十方靈巖寺碑,立於宋神宗熙寧3年(1070),是皇帝給靈岩寺的批覆文
等於是宋朝的御制公文;據說皇帝指派住持也是這時期展開的
2. 聖旨碑,成吉思汗在"兔兒年"提高靈岩寺經濟地位,除稅糧減差役之類
3. 皇帝聖旨碑,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也是強調靈巖寺地位
其他還有"靈岩寺田園記"、"大元國師法旨"等等
↗ 喂喂喂,這可是佛門重地,還敢在禮部尚書前面做愛做的事,太放肆了!
(這塊就是敕賜十方靈巖寺碑)
↗ 石碑旁的鐘樓,照片遠方就是方山(玉符山)
↗ 天王殿的後面是大雄寶殿,建於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年)
明武宗的魯王(不是南明魯王)捐了三尊大佛像供俸,才變成大雄寶殿
目前是清代建築,明朝佛像已毀,於1994年換新
↗ 面對大雄寶殿左方為魯班洞,最早傳說是開山始祖朗公之墓
後來研究說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拱券(Arch)式門洞,且是早期的山門
在洞中發現唐玄宗書法家李邕(李北海)的靈巖寺碑頌并序,以及各朝題記
李北海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李白杜甫都是他的晚輩好友呢
(拱券在古羅馬、伊斯蘭建築多見,相當於中國建築的斗拱功能)
↗ 五花殿與摩頂松,五花殿建於宋仁宗景佑年間(1034~1038)
於清末時毀於火災,可惜它過去的精巧也被稱為天下第一
前面好像已經介紹不少歷史悠久的東西,殊不知
靈岩寺的三大瑰寶,現在才要開始介紹呢!
分別是: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
↗ 千佛殿為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慧崇法師所建,現存為明朝建築
內有40尊彩色泥塑羅漢像,為寺中精華之最
其中32尊塑於宋英宗治平3年(1066),8尊補塑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
這些羅漢像側重於寫實,梁啟超曾讚賞是"海內第一名塑"
所以大門口有中國書畫大師劉海粟的:
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千佛寺的匾額為趙樸初所寫,過去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到中國旅遊,不少寺廟都能看到他的題字
↗ 最著名的是第二尊,可以清楚看到祂身上的血管
照片中最裡面的放在台階外的,是一個鐵鑄模具
鐵模後方則是分離出來的泥塑,鐵像上的銘文提到宋熙寧三年,為1070年
在1980年代,對這些泥塑進行修復時才發現
羅漢裡面都有木質骨架當內模,並且有絲綢製的五臟六腑
其中一尊木架中,刻有「宋治平三年六月臨邑蓋忠立」(1066年),證明作者為蓋忠
↗ 比中指的羅漢,真是豪放啊~
坊間有云:天下羅漢兩堂半
泥塑彩色羅漢興於唐宋時期,但現存只有3個地方有:
1. 山東濟南靈岩寺
2. 蘇州東山鎮紫金庵
3. 蘇州甪(ㄌㄨˋ)直古鎮保聖寺
而保聖寺的唐朝18羅漢只剩9尊,所以說是"半堂"
一開始以為殿內不能拍照,後來才發現只要不開閃光燈就好
中國寺廟普遍禁止於大殿內對佛像拍照,一是不敬
二的說法比較好笑,是說太多寺廟很弱,怕傳出去大家就不來參觀了
千佛寺除了羅漢像,還有大大小小的木雕或銅鑄佛像,才被稱為千佛寺
現今這些小佛像成為信徒捐款認養的收入來源
上面可看到誰誰誰,認養期限到何年何月云云
回到千佛寺正門一入,供俸的是三身佛,即:
法身(中):毗盧遮那佛 (造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報身(左):盧舍那佛 (造於明憲宗成化13年,1477)
應身(右):釋迦牟尼佛 (造於明世宗嘉靖22年,1543)
三身介紹:http://www.gming.org/fxrm/fxcs/339912.html
千佛寺的正背面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銅製,造於1066年
有一說,此尊菩薩還是男性觀音,但我認為有誤
一是唐朝時,觀世音菩薩就已經男變女,而此為宋代佛像
二是男版觀音,應有蓄鬍;而此尊為武后以後的豐腴圓潤版本
---
接下來是千佛殿旁的辟支塔,可惜的是塔不能爬
辟支塔始建於唐慧崇法師時代,宋太宗淳化五年(994)重修,歷時63年才修建完成
辟支名取自辟支佛,是生於無佛時代,靠自己智慧覺察而悟道
↗ 遠觀可見辟支塔有九層,下面三層各有雙層腰檐
唐宋八大家的曾鞏有詩: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 辟支塔基座則有各種石雕,如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故事
塔的轉角處也有石雕,不禁佩服宋代匠人的工藝
隨著辟支塔往西邊走,會先來到慧崇禪師的墓塔
慧崇塔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據說慧崇禪師百歲高齡
而他弘寺拓基乃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
↗ 慧崇塔的東西兩側(左右兩邊)則有假門,很是...可愛,假門上還有人
朋友說像得罪方丈被關的地方,還有說像漫畫獵人裡奇犽家的試煉之門
轉眼間,墓塔林就到了,墓上建塔是僧侶的葬制
據說共有北魏~清朝共167座墓塔
和少林寺的墓塔林有幾分相像,聽聞有少林寺電影在這取景過
↗ 甬道的正中央,是北魏法定禪師的墓塔
先前有提過,靈巖寺的三大開山始祖:東晉朗公、北魏法定、唐朝慧崇
逛完三大精華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之後,繼續往山上前進
千佛殿的工作人員說,爬上靈巖山頂要90分鐘
我們本來想到半山腰的乾隆行宮就好,然後就......登頂了。
↗ 乾隆行宮遺址旁的甘露泉,石壁上甘露泉三個字是乾隆皇帝御筆
繼續往上是"可公床",是峭壁下的一個小平台
可公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叫作紫柏真可(1543~1603),號達觀
後因牽連入明末三大案的妖書案,被東廠拷打,傷重圓寂
真可致力於佛教的復興,過去常在此地坐禪,死後被弟子稱為可公床
上面岩壁上,則有靈山一派、乾隆"登玉符山"詩兩首
↗ 可公床
↗ 可公床旁的"名山石室",感覺是可公避雨的好地方
可公床之上,則有白雲洞,洞口有一婦人會租借手電筒,一人收3元
洞口有乾隆大印,並賦詩4首,在此節錄一首:
乾隆27年(1762)
天半嵌巖名白雲,晴空無雨亦氤氳
前春憶得探奇到,路自英英蔚處分
洞內路徑狹窄,拿著手電筒和相機並不好鑽,不過來回也只要5分鐘
幾個轉角處放了觀音菩薩像以及假花,洞內也看到幾隻灶馬(蛛絲馬跡的馬)
方山頂的紅色小廟叫作證盟殿,也簡稱紅門,海拔已有683m
楣上有明英宗天順五年住持題的"積翠證盟",積翠為積翠岩
是因為夏天多雨,崖上多苔癬,所以稱為"積翠岩"、"方山積翠"
一旁有大型摩崖石刻寫著:靈岩觀音道場
證盟殿裡面是唐太宗時期開鑿的石窟佛像
後來在明世宗嘉靖38年(1559)才又修建這個紅色的方型石室
裡面據說是5m高的釋迦牟尼佛
左右是觀音、地藏王菩薩、迦葉、阿難尊者跟兩頭獅子
可惜我當時想說進去又要被收錢,只在門外眺望風景,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 右方亭為"巢鶴亭",亭前有"蹲獅岩",也是看風景的好地方
蹲獅岩也可叫巢鶴岩,據說是乾隆皇帝賜名
↗ 站在巢鶴亭前峭壁上,可以同時拍到巢鶴亭 + 證盟殿(紅門)
下山之後,又信步逛了寺廟一圈,千佛殿在17:00已關門
御書閣是唐太宗御筆,收藏歷代帝王的題字,可惜毀於金朝,也關門了
剩下的五步三泉看來就是個水池
袈裟泉旁則有一副鐵袈裟,是寺內的用水來源
好笑的是,離開時,大門和側門都已關上
問了寺裡工作人員,才找到路離開~"~
最後附上千佛殿飛檐上的"五脊六獸",可惜我不知道祂是誰
倒覺得有點像羅摩衍那的猴神哈努曼
延伸閱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850e070102wuni.html
http://heshuiqing68.blog.sohu.com/30204661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eb5750102x2j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845c070102x9jd.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