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_060427_1.jpg
今天要來介紹泰山,很簡單,林口滑下去就到啦!(謎之聲:五股新莊過去也行)
好吧,看到上面的"第一山"碑,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叭啦叭啦登岱嶽之巔書!
岱 = 始 = 泰。東方為萬物之始、天地交泰之處,所以泰山~簡稱"岱"
金庸筆下笑傲江湖,有同氣連枝的五嶽劍派
泰山派的武功雖然馬馬虎虎,何以是第一山,為啥是五嶽之首????

這就要講到"封禪"這個詞了,禪在這裡念"善",禪讓的禪
但是"封禪"跟"禪讓"一點關係也沒有,跟你家的風扇更是毫無瓜葛......

根據萬能的維基百科:
「封」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
「禪」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台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

簡單來說就是拜天地,但不是新郎新娘結婚的那個拜天地
而是當天下太平、國泰平安、風調雨順、皇帝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時
登泰山舉行封禪祭祀大典,答謝受命於天,昭告天下,朕好棒棒!
值得注意的是,"封"是在山頂,"禪"通常是選附近較矮的山!

同時,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東方為陰陽之交,況且日出東方,唯我不敗~
理所當然,東嶽泰山,成了眾嶽之宗、五嶽之尊!
IMG_1005_1.jpg
↗ 1921年,by皖軍將領、安徽富波人、王普,他的一生成就也很普,但是字好看

剛剛講到封禪,自從秦始皇之後,上泰山封禪的皇帝,沒有你想的多!
一方面大家都很謙虛,另一方面大家要嘛很懶惰,要嘛就是被後宮榨乾了(誤)

封禪的皇帝有:

1. 秦始皇 (西元前219年)
2. 漢武帝 (西元前110、106、104、102、98、93、89年)
3. 漢光武帝 (56年)
4. 唐高宗 (666年)
5. 唐玄宗 (725年)
6. 宋真宗 (1008年)

看到這邊,讓我們給漢武帝一個掌聲~~~~~~五度五關,五燈獎
漢武帝是七擒七縱啊,沒事就上泰山封禪,你以為是在開選舉造勢晚會膩啊??

順便插播幾則小故事:
A.  西元56年漢光武帝封禪,隨從官員馬第伯寫了一篇"封禪儀記"
     是中國最早的遊記文學!!那我們部落客要拜他啊!!

B.  武則天也曾經隨唐高宗爬上泰山
     後來成為女皇後,在695年改封禪中嶽嵩山!

C. 漢宣帝(西元前61年)雖然沒去過,但他訂定五嶽
    當時的南嶽是潛山(安徽天柱山),並非今天的湖南衡山
    現在的南嶽是隋文帝訂的


D. 宋真宗是最瞎趴的一個,因為他在1004年和遼國簽了澶淵之盟
    只好用"天書"現蹤來掩蓋,"君臣相欺,侈言祥瑞"
    後世還不小心把宋天貺(ㄎㄨㄤˋ)殿位置弄錯,變成今天岱廟的大殿!
    但是他也把泰山女神封為霞元君喔!!這題很重要但不會考

E. 唐太宗很想封禪,但第一次被魏徵擋,後面幾次都遇到叛亂
    只能在唐太宗頭上寫個慘字。。。只能說你沒那個命啊~


有的皇帝謙虛一點,只祭祀,不封禪
是真的謙虛,畢竟臣子狗腿是日常,
好多皇帝良心未泯,拒絕封禪!
以下提供只祭祀的帝王名單:

1. 秦二世 (西元前209年)
2. 漢光武帝 (54年。2年後拿翹了跑去封禪)
3. 漢章帝 (85年)
4. 漢安帝 (124年)
p.s.
三國時期,曹丕有祭祀五嶽,但應該沒空去
蔣濟曾建議曹叡封禪,但曹叡只有三次經過泰山,應該也沒爬
倒是曹植曾經去了泰山玩耍,留有"飛龍篇"

5. 北魏太武帝 (450年,攻打南朝宋時順便去祭祀...)
6. 隋文帝 (595年)
                   過。
                     了。 
                       很。
                         久。
7. 清康熙皇帝 (1684、1689、1703年)
    p.s 1703年康熙帶著後來的雍正皇帝一起來!
8. 清乾隆皇帝 (1748、1751、1757、1762、1765、1771、1776、1780、1784、1790)
    p.s 1784、1790都是帶著後來的嘉慶皇帝一起來,而且1790年乾隆已經80歲

好。以上就是簡單的整理,會和一些資訊來源有所差異
但我們不是歷史學家,只是當個觀光客回來寫寫遊記
效法一下馬第伯......但我想大家只認識馬邦伯 (你不會不知道這是馬英九吧?!)
IMG_1290_1.jpg

前言說了那麼多,其實我本來想用乾隆的結髮夫妻~富察皇后~當作文章開頭的
不過我看還是下次吧,等我有機會二訪再來寫

登泰山的經典路線,也就是第一次來的建議路線
乃從紅門一路往上,經中天門,爬上泰山十八盤到南天門

海拔大概如下:
紅門:160m
中天門:847m
南天門:1460m
玉皇頂:1545m

話不多說, Let's start!!

 

紅門山腳下,有好幾個石牌坊和石碑,一開始就造成人潮塞車啦!可惡
石牌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
石碑:盤路起工處、天下奇觀、第一山、登高必自
IMG_0889_1.jpg
這幾塊幾乎都是明世宗嘉靖年間(1560年附近)立的
"登高必自"這塊最有趣,你可能會問:啊是在自三小...朋友
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簡潔一點 =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所以這塊石頭就叫作:登高必自"碑",借一個同音字來代替,甚為巧妙
右邊註記翟濤題,左邊註記你一定看不出來的:青社載璽頓首書
青社 =  青州。載璽姓朱,是皇親貴冑,郡王之一也來贊聲!

IMG_1521_1.jpg
↗ 紅門,原為道觀,明熹宗天啟6年(1626)擴建,佛道合一
東邊拜彌勒佛,西側祀霞元君,兩院由飛雲閣連接,登山盤路閣下穿

通過紅門之後,左手邊有幾塊石碑
其中有光緒八年(1882)山東巡撫任道鎔的修理泰山盤路碑記:
"泰山由麓而至頂,四十餘里其間,石磴六千七百餘級"
注意到了吼!6700階,大家慢慢爬,千萬不要急~

到萬仙樓,才是售票+檢票口,門票是115元人民幣!3日內有效,也可逛市區岱廟
萬仙樓本身呢,是明神宗萬曆48年(1620年)所建
說是萬曆皇帝因為太后眼疾康復,感念王母娘娘而建造
但我一眼瞅去,怎麼萬仙樓很有中華民國美學的味道
原來啊,1954年曾經翻修過,但那時候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年代了
好吧,只能說國共一家親.......美學素養係出同門也是無可厚非
IMG_1512.jpg

緩步上坡途中,沒想到還看到鹿角巷!價格沒有比較貴
下山時去買來喝,它一天竟然才10多位客人,下次去應該早就倒了吧
問了店員,說補貨也是他們自己扛上來的,厲害厲害~

接著要注意的是左手邊的石刻:虫二
IMG_0908.jpg
當時我們在山下住的客棧就叫虫二,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原來啊!虫二是個文字遊戲,等於"風月無邊"
把"風月"兩個字的邊框去掉,就出現"虫二"了!
已亥年為光緒25年(1899),歷下 = 濟南,因此是濟南劉廷桂寫的

虫二石碑過去沒多久,就是斗母宮
門口的介紹寫得簡單:創建年代無考,古稱龍泉觀。
明嘉靖21年(1542)重修,改由尼姑住持,是泰山中軸線上唯一的佛教寺院

(謎之音:斗母明明就道教,怎麼不是女道士)

解說牌沒告訴你的是:斗母宮~不只是妓院,還是代理孕母機構
這邊的尼姑,實際上為妓;不修行不剃髮,而是化妝打扮,盼望著攀上枝頭
知道為什麼會出現"虫二"了吧,風月就代表性事啊!
IMG_0915_1.jpg
我第一次聽到也覺得太豪洨,有研究有真相:
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0/t20131030_794888.shtml
上面文章是歷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近代史博後~李俊領~的文章

直接引用部分:
道光後期比丘尼廣平升任斗母宮住持,此處依靠香火費勉強度日的境況開始改變。
廣平的徒弟緒魁和徒孫本三因為“通文字,善酬對”,
吸引著前來遊山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駐足於此,
而且一些“宦室瀛眷”多將此作為休息地,斗母宮的香火也因而興盛起來

詩文的酬對中,宮中的年輕比丘尼與一些遊客不免暗生情愫,悄然留客住宿。
尤其是比丘尼緒魁在同治年間住持斗母宮時,
這裏的“幼尼皆妙婉秀麗,解文字,衣裝如美少年。
其室宇陳設,飲食供客,極其豪奢,故遊客多樂而忘返”

斗母宮比丘尼正品在新中國成立後回憶說,光緒時斗母宮
“年輕的尼姑不削髮,留著大辮子、穿紅戴綠,塗脂抹粉,
致使一些城鄉紈絝子弟入廟流連忘返”
晚清著名思想家王韜在《淞隱漫錄》中提到
這裏“瑤光奪婿,天女散花,雖尼而實妓焉”,
一語道出了斗母官尼姑從妓的實質。

乾隆年間,斗母宮已經出現了比丘尼追求世俗家庭生活的現象。
曾任楚北江夏縣令的曾衍東記載稱,
當時來泰山朝拜求子的香客多到鬥母宮“認親家”
其中一些富貴的香客初次來這裏,
會受到“盞茶佳果”的招待。
如果祈嗣的富貴香客希望與廟中比丘尼結緣,
幫助生育子嗣,那就有可能成一段“姻婭”
所謂“客擇其美而親之,再至,則舊婚媾焉”,

就是說客人可以一再與中意的比丘尼共宿於此處。
斗母宮比丘尼代孕生子的風氣在當時已傳聞於大江南北,
曾衍東在《小豆棚》中特地記載了斗母宮中比丘尼常靜蓮與肥城士人鄭某兩情相悅,並生育一子的故事。

(p.s. 曾衍東是曾子第67代孫,生卒年約1750~1820)

從論述中可知,1903年,泰安縣縣令毛澂曾讓斗母宮短暫"勒令停業"
但直到日軍佔領時期(1937~1945),這種現象才逐漸銷聲匿跡
民國時期,還穿插軍閥馮玉祥不滿意尼姑的服務,把尼姑逐出斗母宮的事跡
好大的威風,我也可以去金錢豹然後把小姐趕出來嗎 (然後就變成消波塊惹)

這篇研究,意味著從經濟的角度,斗母宮轉身成為怡紅院
而且,斗母宮還受到官方的重視喔!小小一間剁雞場
就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光緒的重修碑留在斗母宮
綜觀歷史來看,這畢竟是宗教史上的一個特殊案例,but why??


因為,泰山頂上最夯的霞元君,同時身兼"送子娘娘"的腳色
斗母是霞元君的隨從,參拜後,下山時順路到斗母宮"靈修"
藉由和神明代理人"正妹尼姑"靈肉結合,達成求子的目的~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底下有我的電話號碼
馬上為您客製化專屬尼姑探訪行程 (大誤)

話說回來,畢竟很多人不像我那麼天真純潔童叟無欺
大家一定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嫖
但,這也要爬完泰山沒腿軟才行!(像我大腿抽筋就GG了)
說到這,我只想點播一首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

------斗母宮萬歲-------現在沒這種服務了喔,你太晚投胎了---------

快轉一下.....路過三官廟時,可以留意一下從牆裡竄出的兩棵古柏
再來好像有條岔路,通往"經石峪",是泰山的一大摩崖石刻勝景
可惜我們沒做功課,整個無視它,只好下次補考
IMG_0932_1.jpg
↗ 一直沿著大路走,4月路旁開滿淡紫色小花,景緻不錯

IMG_1479_1.jpg
↗ 壺天閣,明嘉靖年間名為升仙閣,1747年拓建改名壺天
1748年乾隆首次爬泰山,鑲嵌匾額"壺天閣"三個字為乾隆御筆
兩旁對聯:登山山一半已是壺天,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
為嘉慶19年(1814)泰安府事"完顏廷鏴"所寫
壺天閣海拔約800m,所以說是山的一半

牆面上可見原本還有內聯,但字跡已模糊
原聯為:壺天日月開靈境,盤路風雲入翠微
嘉慶6年(1801)泰安太守崔映辰寫的

壺天閣再上,坡度改為陡上,此段稱為迴馬嶺,有"勒馬迴看岱嶺雲"石刻
這故事告訴我們,原來馬不會爬陡上階梯!
哈哈,用詩詞理解生態,這就叫作融會貫通,有沒有看到~~
IMG_0955_1.jpg

迴馬嶺再上是觀音殿,解說牌上又寫著:是泰山山上唯一的佛教聖殿
靠碑喔,要不要回去看你斗母院的解說牌上寫什麼......
可能是當時有點筆誤,斗母院是泰山中軸上唯一的佛教妓院才對
聖殿和妓院怎麼可以混為一談呢!

更精確的來說,斗母宮是~供奉道教神明的佛教妓院
哇靠~這個標題放在內容農場配張小師妹的照片一定有點閱率!
IMG_0963_1.jpg
↗ 觀音殿,正規的,沒有happy ending給你

緊接著就是步天橋,步天橋也有個正能量的傳說
但我不是來這裡練肖話的,以下略1000字,步天橋過了就是中天門
中天雖然收了中共的錢,但中天門並不是中天冠名贊助的

IMG_0964_1.jpg

IMG_1467.jpg

登山山一半已是壺天,但中天門名義上才是半山腰
從山腳下走到中天門,花了將近2小時
從中天門可以偷懶搭纜車,單趟票價要100人民幣
但是泰山十八盤是精華,放棄就太可惜了

IMG_0984_1.jpg
↗ 猜猜這是什麼字?牠有兩條腿,後面拖著長尾巴,一看就是雞吧!
好吧,公布正確答案,這是"虎"的篆體字,位在中天門北邊一些些
大家如果有爬過草嶺古道,應該對劉明燈的虎字碑有印象
殊不知,其實大家都超愛留"虎字碑",你可以把"虎"想像成"到此一遊"
古人不知道要留什麼,就會留個虎字,假裝自己是文青 (選我正解)

吳大澂也算晚清重臣,他在光緒12年(1886)去吉林琿春找俄羅斯勘地談判劃界
事情搞定之後,被派任廣東巡撫,就跑來登泰山了
篆體的虎比較少看到,因為大家寫的都是草書
你如果哪天看到怎麼大家都在石頭上刻個"屌"字
一種可能是周杰倫刻的,另一種就是把"虎"字錯認成"屌"了
但還是要在這裡呼籲大家,愛護野生動物,不要亂吃虎鞭,牠很可憐

IMG_0900_1.jpg

IMG_0988_1.jpg

過中天門後為"快活三",不是因為這邊又開了三間妓院
而是此處路徑平緩,可以輕而易舉走三里~
這個區域內的摩崖石刻更多了,挑幾個來鑑賞一下

IMG_1006_1.jpg
↗ 既雨晴亦佳。左邊題跋:丙午首夏,冒雨登岱,宿山中。次日晴霽,書此五字以誌勝景。天津甯世元
原文出自杜甫的五言古詩~喜晴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肅素春增華。.........以下略
甯世元是在說,雨天爬泰山很美,但出太陽也不錯!

IMG_1007_1.jpg
↗ 右邊天空這麼大一個,但有故事的是左邊"泉",在這裡指的是"錢",兩字諧音
據說是這位李星源,生病沒錢醫,有道士就要他來泰山寫錢字,他覺得不好就改寫泉字

原文:余來岱之次年,歲在丙辰。是年春,暴風甚多,寒暖不時,余因之而病。
病後因阿堵物有感曰: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豈西人所謂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
然英雄豪傑為汝致黑其心,滅其性,變易其操守,至死不悟,已不能致者,必欲強人以致之。
汝之勢力不可方物,無論如何不可捉摸之。
生龍活虎,一入銅臭勢力範圍,立時與至無靈之蠢鹿頹豕等,真可歎也。
余老矣,不能從諸君,後請拭目以觀之。長蘆李星源題,民國五年八月

IMG_1009_1.jpg
↗ 雲路先聲。左邊題跋:宣統庚戌二月偕烏程章君祖僖、謝君毓洙同登岱巔。伯兄宗基命摩崖題字。海鹽王寀基
王寀基是清末民初書法家,浙江嘉興海寧鹽官人;(金庸也是海寧人)
雲路先聲,顧名思義,是大雨前的雷聲、風聲;可引申成飛黃騰達前的聲威
用在登山,也可勉勵這裡只是先聲,好戲雲路還在後面~

IMG_1012_1.jpg
↗ 鬱確其高,出自先秦丘陵歌,和上面的峻嶺都是王啟恩寫的。
王啟恩跟他不熟,但是王宏恩我認識,原住民唱歌的

IMG_1019_1.jpg
↗ 在這裡照顧一下中國的同胞們,特地選了毛澤東的七言律詩~"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逶迤,念"威儀",蜿蜒曲折的意思)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詩寫於1935年,後來是相關單位為了拍馬屁,在1962年刻上
內容一看就知道,跟泰山沒有關係......上面還有一個江山多嬌,等下講

IMG_1020_1.jpg
↗ 這塊又被稱為泰山"鼠碑",眾說紛紜,但官方單位定調為"如"字,為狂草"如意"。
我也覺得這就是如意啊,你去路邊攤看人家賣的字畫
"如"字就跟你在泰山看到賣小黃瓜的一樣常見
有時候還會多畫兩顆柿子,等於柿柿如意(事事如意)

IMG_1025_1.jpg
↗ 逃亡二十五日,登此第一高山。共和八年十月十有七日。季半無
這是泰山上最有趣的石刻之一了,不管他叫李半無還是季關無
我說大哥你也太高調了,逃亡途中還有閒情逸致,真是服了你了

接下來重點來了:雲步橋
IMG_1031_1.jpg
雲步橋的週邊也有很多摩崖石刻,印象最深刻的是"至此始奇"
這邊又叫小天門,看到"至此始奇",讓人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景緻
泰山共有4奇:
至此始奇(雲步橋)、至此又奇(對松山)、至此愈奇(十八盤上面)、至此奇絕(大觀峰)
皆出自明朝嘉靖年間的農學家、書法家馬一龍(1499~1571)
IMG_1029_1.jpg
↗ 同時還能看到氣象巖巖、魯邦所瞻等摩崖石刻
出自詩經,歌頌魯僖公時期國力強盛: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奄有龜蒙,遂荒大東。
至於海邦,淮夷來國。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巖巖是指高聳、威嚴的樣子,在泰山看到好幾個石刻都有寫到"巖巖"
畢竟古時候的人比較"盈盈沒代誌"

IMG_1040_1.jpg
↗ 雲步橋的北側

百度百科和眾多文章都會互抄,例如雲步橋有明朝嘉靖年間山東巡撫陳鳳梧的詩:
百丈崖高鎖雲煙,半空垂下玉龍蜒。
天晴六月常飛雨,風靜三更自奏弦。
蒼水佩懸雲片片,珠簾洞織月娟娟。
晚山倒著肩輿下,回看斜陽景更絕。


雲步橋這裡,還有個別名叫百丈崖
但山東沂山的百丈崖瀑布其實更有名,所以說的是哪個百丈崖,我存疑......
比較可惜的是,4月前來,崖壁上只有涓涓細流,並無瀑布景觀

雲步橋的對面,還有少見的綠色摩崖石刻
寫著:中國旅行社,導遊名山大川
乍看之下很突兀,原來呢,雲步橋是他們出錢蓋的!沒辦法有錢屌大啊!

IMG_1046_1.jpg
↗ 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歡迎收看今天的每日一字
今天要為您講解的是:闥 (門裡面一個達,念"踏",門的意思)
排闥送青,語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p.s. 湖陰先生是王安石的好友,王安石在他家壁上寫詩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也有成語:"排闥直入",意思是不敲門就直接推門進去

IMG_1049_1.jpg
↗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主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驅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相傳也是毛澤東在1936年所作,所以跟泰山一點關係都沒有
挾著毛澤東的威名,可以看到很多中國遊客會跟毛澤東詩詞合照
光這首沁園春就出現3次,靠杯是重要的話要說3次是嗎??

揣摩上意過頭的下場,讓我差點以為毛澤東是白癡XD
有誰會去到一個景點,沿途都在刻一樣的東西啦,真的吃飽太閒

看完毛澤東射大鵰香港有阿嬌
穿過五松亭(五大夫松)、飛來石、東嶽廟,來到望人松
心裡鬆了一口氣,終於不是摩崖石刻的,是棵松樹
IMG_1066_1.jpg
↗ 松樹傾斜一個角度,像是在跟盤道上的登山者說~跨三小......朋友
好吧,自由發揮,忘人松還是望人鬆,你乾杯我隨意

過不久有一處"朝陽洞",外面掛著泰山老奶奶顯靈宮的匾額
我沒有進去,但據說裡面空間並不只有眼前這樣,多深呢不知道
IMG_1076.jpg

會提到朝陽洞,是路邊的對面山壁會出現巨型摩崖石刻,叫作"萬丈碑"
是乾隆皇帝的作品"詠朝陽洞"
據說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遠遠看去感覺不到,但其實每個字都有1m高
真是佩服在古時的人力物力下,怎麼利用懸梯去鑿這些呀~
IMG_1082_1.jpg

乾隆的詠朝陽洞,寫於乾隆十三年(1748),是他第一次爬泰山
也是他和富察皇后一起登泰山的唯一一次
後面發生了一件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事,以後再講,這裡只介紹詩:

迴巒抱深凹,曦光每獨受。
所以朝陽名,名山率常有。
是處闢雲關,坦區得數亩。
結構寄幽偏,瀟灑開牕牖。(牕 = 窗、牖 = 一ㄡ ˇ,窗戶一格一格的洞)
歷險欣就夷,稍憩復進走。
即景悟為學,無窮戒株守。

另有一說,乾隆皇帝當時把這首詩當作一個印章
等於落款用印在這幅自然山水畫中,算是別出心裁

IMG_1086_1.jpg
↗ 在這一帶,就已經遠遠可看到泰山十八盤和上面的南天門了!
絡繹不絕的人群,800公尺的路程,卻有400公尺的垂直爬升
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
據說有1827階的泰山十八盤~~~感覺綿延無止盡

結果我都還沒到泰山十八盤,大腿股內側肌就都抽筋了...........GG
會抽筋應該跟我嘴太賤沒關係,我垂垂老矣啊!
還有這兩年椎間盤凸出引發的連鎖作用!

另一方面,大陸的知名山岳登山步道都很完善,都是階梯!!!
階梯會持續用到大腿內側靠近膝蓋的股四頭肌、股內側肌
持續不斷使用就很容易抽筋!!
反觀如果是原始山林斜坡,就會平均分散到小腿,反而用到的肌群較平均

總之呢,雙腿抽筋之後,幾乎一次只能爬10個階梯就必須休息....
好在十八盤路上撿到槍,10元人民幣買到一把登山杖
可以用雙手的力量把身體往上頂,減輕不少負擔
所以我登完山後,右肩最痠........痠兩天.......Orz

原本好同學Semis要在泰山之巔開concall,
變成等我,被迫改在十八盤升仙坊開會
哈哈哈哈,到底誰會在泰山十八盤上開會啦XDDD
20190421_105932_1.jpg
↗ 升仙坊前開會的Semis同學禾斗禾斗

升仙坊是上南天門的最後一道檻,最後一段陡上
在這休息途中,見到不少挑夫來往穿梭,真是佩服他們身體勇健
絕對不是我這種被工作操壞的"奧肖年"可以比較的QQ
IMG_1172.jpg

原本應該4小時左右抵達的南天門,終於在困境之中達陣
總共花了5小時,征服了泰山十八盤,嗚嗚嗚淚牛滿麵
IMG_1446_1.jpg
↗ 南天門,元朝道士張志純集資興建,對聯為:
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從最山腳下的一天門,越過中天門,到達九重天的南天門(海拔1460m)
南天門意味著,跨過這裡就是天庭、天界,是神的領域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供奉東嶽大帝泰山神的"未了軒"
沒看清楚還以為是寫"來了軒"

IMG_1436_1.jpg

未了軒建於宋真宗時期,恰好有千年歷史
"未了軒"三個字匾額是郭沫若所寫,典自杜甫"望岳"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這首望岳,也是泰山諸多石刻的原型,處處可見引用
而在這邊郭沫若用的未了軒,也隱喻泰山之行還未了,還沒結束呢!
後面還有玉皇頂(泰山之巔)

未了軒楹聯:
聽天門長嘯松濤依舊,凌絕頂遠眺風物日新

IMG_1193.jpg
↗ 剛提到上了南天門是天庭,那天上的街道當然就叫天街了
天街兩個字是山東知名書法家武中奇所寫,他也寫了青島嶗山的"海上名山第一"
不過天街的物價相當高,一瓶運動飲料山下5元,山上20元,果然是天價
 

泰山香火最為鼎盛的,莫過於供奉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的霞祠了
想當年,1748年,乾隆和富察皇后也是來拜祂~
就像台灣跟中國南方普遍信奉海神~媽祖~一樣
北方的山神~霞元君~和媽祖是齊名的!

但在霞元君的背後,卻又隱藏了曲折離奇的故事
讓我們繼續收看今天的玫瑰捅你眼,菊花是屁眼
有興趣可以看這篇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Kenneth Pomeranz(彭慕蘭)的文章
http://www.doc88.com/p-3846626027272.html

IMG_1213.jpg

IMG_1217.jpg

彭慕蘭的文章提到很長,簡單歸納幾項泰山老奶奶的矛盾點:
1. 霞元君是狐狸精之首(page 7),因為祂有袖珍繡花鞋和性感雕像
2. 霞元君不如觀世音大慈大悲,相反的,比較像是在跟祂討價還價(page 20)
3. 顧炎武說霞元君是個假神(page 29)

雖然女神的概念自古以來就有
但泰山女神 = 霞元君的這個概念,最早應該是宋真宗刻意造成的
宋真宗在1008年封禪,除了假造一個天書外,還撿到一尊玉女雕像
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就立龕祭祀玉女,拱祂是泰山女神、東嶽大帝之女
隨著時間演變,香火日盛,比東嶽泰山神還夯!

不過彭慕蘭的文章怪怪的,除了翻譯功力的怪之外
他說乾隆沒去過霞祠,但霞祠的東御碑亭還有乾隆1748年的題詩呢!
還說乾隆派大臣每年霞元君誕辰去祭祀是始於和珅的1780年
但實際是1759年,正式 "遣內大臣香帛進謁為常"
所以這位歷史系教授,加油好嗎~

IMG_1220_1.jpg

霞祠內的泰山老奶奶神像看起來很正常
後面是不是別有洞天我是沒排隊進去
兩個匾額,裡面的"福綏海宇"是雍正寫的,綏 = 安撫的意思
外面的"賛化東皇"是乾隆寫的,賛 = 贊,可以想成幫東皇(也就是泰山)按個讚
"賛"現在主要是日本在用的漢字,中國不用了
所以中國的極端愛國民族主義份子又要罵乾隆皇帝媚日、漢奸了
我只好鄉愿的說,同樣都是贊不要分那麼細~

霞宮人聲鼎沸,東西兩側分別供奉眼光娘娘、送子娘娘
南面出山門外院,東西兩側各有東西神門,南面也有南神門
南神門樓上是個戲台,下層有門洞石階
穿過火池(燒金紙處),最南端是"萬代瞻仰"照壁,很是醒目
IMG_1250.jpg
↗ 南神門。最遠端就是"萬代瞻仰"照壁

離開霞祠,先來到了大觀峰(唐摩崖)
IMG_1258_1.jpg
↗ 大觀峰,又稱唐摩崖,岱頂的精華處之一,石刻琳瑯滿目!
最右邊貼金的是唐玄宗李榮基在開元13年(725年)封禪泰山時親筆撰書所刻
據說全文996字,連同額銘"紀泰山銘"剛好1000字
但百度百科是說全文1000字,現存1008字,喂!值日生,去清點一下

最上面的圖騰是麒麟騰雲,不過現在有點落漆
紀泰山銘曾於1959、1982年貼金
但我覺得紅漆明顯的多,貼金還是要貼臉上效果比較好

唐玄宗的這次封禪,同時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成為後代替泰山神加封號的濫觴
直到朱元璋覺得天子不應該給神明加封號
把"王"、"帝"等封號取消,直接定格為"神"

另外,唐玄宗此次封禪的中書令"張說"
相傳藉此機會將女婿鄭鎰官位連升4級,被唐玄宗詰問
某大臣嘴砲說:"此乃泰山之力也"
所以後世才會用"泰山"、"岳父"來尊稱丈人,所以泰山還有個丈人峰~

IMG_1265_1.jpg
↗ 唐摩崖的最左邊,本來是唐玄宗封禪時,禮部尚書的朝覲壇碑摩崖石刻
明朝時被某官員剷平,寫上忠孝廉節
大概康熙乾隆看不下去,又把這智障的字鏟了
才有康熙"雲峯" 及 乾隆1748年的夜宿岱頂作詩2首:

攀躋凌嶽頂,僕役亦已勞。(攀躋 = 用手抓東西往上爬,"躋",念"計")
行宮恰數宇,舊築山之坳。
迥與天為鄰,滃然雲作巢。(迥 = 遠。  滃 = 形容雲起,ㄨㄥˇ)
依欄俯岱松,憑窗眄齊郊。("眄" 念 "免"。  齊 = 山東)
於焉此休息,意外得所遭。
恭誦對月詩,徘徊惜清宵。

傍晚雲霧收,近宵星斗朗。
天籟下笙竽,松花入帷幌。(笙竽皆為樂器,"竽",念"魚",濫竽充數的竽)
神心相妙達,今古一俯仰。
始遇有宿緣,初地愜真賞。
清夢不可得,求仙果癡想。
乾隆戊辰二月晦夜宿岱頂作  御筆  (晦:農曆該月最後一天)

都起了這個頭,不講個故事有點不好意思
1748年,乾隆第一次登泰山,和富察皇后一起。

故事要先退回到1746年,富察皇后生下第二位皇子七阿哥永琮
卻在1747年除夕之時,永琮得天花,薨。
接連兩個皇子都夭折,悲痛欲絕的富察皇后
夢見永琮被霞元君召喚
才有了1748年的共登岱頂行程!

傳說中,不幸夭折的聰明小孩,會被霞元君召喚到祂身邊當金童玉女
同時,人們也相信,人和神的溝通是在夢境中完成的
富察皇后期盼著在岱頂上,留宿雲巢行宮
霞元君能夠託夢,給她一點正能量
可惜從乾隆的詩中,"清夢不可得,求仙果癡想"
我們可以知道,這殷殷期盼是落空了

後面的故事...........太淒美我不想提
但當年的雲巢行宮,現在還是飯店,你可以去住~
感受一下當年,富察皇后想要觀落陰的氛圍 (皇后娘娘恕罪啊~~~~)


好,我不是有意要調侃皇后娘娘
為了跟富察皇后道歉
大家爭相合照的"五嶽獨尊""昂頭天外"石刻就不寫了
沒拍"五嶽獨尊"這張照,就等於你沒來過泰山!
我再加碼,宋摩崖我也不寫了,因為娘娘心情不好"每宋"......

--------啊我就是敷衍怎麼樣-----------

直接跳到泰山之巔~天柱峰~玉皇頂,海拔1545m
玉皇頂山門前有一"無字碑",來源和目的至今眾說紛紜
IMG_1309_1.jpg
↗ 中間為著名的無字碑,也有人說是宮廟的石表、石闕
一般史學家認定無字碑是由秦始皇 or 漢武帝所立
無字碑的目的,大概是想說,功高頂天,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

後來武則天死後,也立了一塊無字碑
但究竟是模仿漢武帝"功高莫名"
還是接任皇帝的兒子李顯無話可說,所作的無聲抗議呢?

面對無字碑的右側,是明朝張銓所寫
可惜張銓太過菜市場名,光Wiki百科就出現4位明朝張銓
沒有資料的恰恰就是大名張銓(直隸大名人),只知是萬曆年間進士

莽盪天風萬里吹,玉亟金檢至今疑。
袖攜五色如椽筆,來補秦王無字碑。

(椽:念"船",柱子的意思。
成語"大筆如椽",用來記錄重要事蹟,也比喻人家大手筆或文辭雄健)
Anyway,張銓顯然是秦始皇派
 

左邊則是1961年郭沫若寫的:
夙興觀日出,星月在中天。
飛霧嶺頭急,稠雲海上旋。
晨曦光晦若,東辟石巍然。
摩撫碑無字,回思漢武年。

郭沫若很明顯是漢武帝派~~~

IMG_1291.jpg
↗ 泰山玉皇頂 & 極頂石1545m
玉皇頂是泰山最高處,古時候就是帝王"封"禪,燔柴祭天的地方
但是玉皇觀直到明世宗嘉靖9年(1530)才建立
到了明穆宗隆慶6年(1572),皇帝發現玉皇觀竟然建在極頂石上面
下令把宮廟北移,才讓極頂石露出來,並予以保護

在台灣爬山也有個習俗,大家登頂習慣會去摸三角點
這邊剛好也有立個泰山極頂石碑,不妨去摸一摸
可以證明自己~恩...手上沒有沾到大便

20190421_131044.jpg
↗ 乾隆35年(1770)重鐫的古登封臺,那年也是乾隆60大壽,但他沒來爬泰山
比個yeah是因為有個天津的混蛋在石碑上刻字,必須把它遮住...

IMG_1298.jpg
↗ 在泰山極頂發現岩鷚一隻!在台灣是高海拔鳥類,例如合歡山、武嶺那邊很多
隨著緯度上升,沒想到泰山海拔1500m就有了~


隨著腳步來到了日觀峰、氣象站、拱北石一帶
這裡是泰山看日出的知名景點
IMG_1336.jpg
↗ 拱北石 & 氣象台,我倒覺得拱北石像青蛙石

不過呢,根據科學計算日出方向角、地球公轉速度、海面位置與距離
得到一個殘酷的結論:

只有在夏至前後各31天 & 冬至前後各47天有機會看到海上日出
加起來只有156天的機會,而且必須是無風或微風的夜晚
然而,泰山的雨季是6/28~8/26,等於夏天也不是太容易
但如果剛好碰上雨過天晴,就有機會看到雲海上的日出!!!

在這裡祝大家有機會看到出大景
不過你文章要看到這裡也不太容易吶~

IMG_1368.jpg
↗ 周圍還有仙人橋,是三塊大石剛好在峭壁上連成一線
剛好遇到一位大叔親身示範......掉下去真的會GG哦!
請大家量力而為,掉下去我不會為你默哀的

仙人橋也留有明末蕭協中一詩描繪它:
三石兩崖斷若連,空濛似結翠微煙。
猿探雁過應回步,始信危橋只渡仙。

蕭協中是明朝末年作家,著有"泰山小史"
被民國初年的書法家王訥,稱讚是:
名山事業詩成史,三百年來正氣留。

蕭協中後來在甲申之變(崇禎上吊那件事),李自成起義軍攻破泰安時,投井自盡。
請大家愛惜生命,張老師專線是........麻煩你自己估狗一下

IMG_1384.jpg
↗ 周圍的平台上,為瞻魯臺 、捨身崖
說到捨身崖,又可以連回霞元君的故事
古人相信,子女若從此處跳崖,可以換取父母的疾病痊癒、身體健康
(前面彭慕蘭那邊有提到,跟霞元君祈求像是在討價還價)

明神宗萬曆年間,曾築牆禁止,更名為"愛身崖"
康熙末年,在山下的岱廟也立有"禁止捨身碑"
可見跳樓的風氣自古皆然,絕對不是郭台銘的富士康才有的

沒放"五嶽獨尊"摩崖石刻好像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不然這樣好了,我放張也是經典的,而且要稍微"攀岩"才能到的
20190421_122926.jpg
↗ 還記得杜甫的一覽眾山小吧,真是琅琅上口的一句話~~~~


寫到這邊,這篇遊記竟然破了1萬字!
泰山還有好幾條路線值得去體驗,當然這是在你...有錢有閒的前提下
希望冬天也能再去挑戰一次泰山十八盤,留宿岱頂雲巢行宮
不為什麼,就因為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的故事太迷人

我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
閉著眼睛幻想它不會停
你沒辦法靠近,絕不是太薄情
只是貪戀窗外好風景

我慢慢地品,雪落下的聲音
彷彿是你貼著我叫卿卿
睜開了眼睛,漫天的雪無情
誰來賠這一生好光景?

 


最後附上泰山的官方網站
http://www.mount-tai.com.cn/culture.shtml

如果對泰山石刻很有興趣,可以買一本齊魯文化的泰山石刻大全
不過這本要價人民幣2000......
泰山古今(米運昌)、泰岱史跡(崔秀國、吉愛琴)也是不錯的泰山書籍
這兩本都是30年前左右的書,幾十塊錢就買得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jo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